首页 通古今 正文内容

杜甫(杜甫绝句)

sfwfd_ve1 通古今 2025-08-26 20:20:13 18

本文目录一览:

杜甫的绝句有哪些

杜甫写的绝句古诗有很多首,没有明确的数量记载。例如:《绝句·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四首·其三》: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解释: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的《绝句》包括以下几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在春光里,江山显得格外美丽,春风吹拂着花草,散发着清香。燕子忙着筑巢,泥土变得湿润,沙地上睡着成对的鸳鸯。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的人生历程

青少年阶段(公元712-730年)公元712年杜甫,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瑶湾(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公元712-717年杜甫,杜甫经常往来于巩县和郾城(今河南漯河市);公元717-730年,杜甫定居洛阳。

杜甫杜甫的人生经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时期杜甫:读书游历时期:时间:34岁以前。主要经历:这一时期,杜甫主要致力于读书学习和游历四方,积累知识和人生经验。政治与社会内容游历时期:时间:紧随读书游历时期之后。

舟中长逝:大历三年,杜甫乘舟出峡,历经江陵、公安,最后在湖南岳阳泊舟。他在岳阳楼上写下《登岳阳楼》,表达杜甫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由于生活困苦,他不得不南行,大历四年在潭州和衡州之间往返,最终在舟中离世。

自此,杜甫的思想逐渐靠近人民,创作也表现了飞跃,走向了现实主义道路,成为忧国忧民的诗人。陷贼与为官时期(45到48岁)天宝14载11月,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帝国有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杜甫生活与创作的转折点,杜甫开始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和难民一起,由奉先经白水向陕北流亡。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对杜甫的评价

对杜甫的评价:杜甫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同时他也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爱国人士,因此他用诗歌来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杜甫还是位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强者。他的诗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变化的苦难岁月,内容博大精深,风格沉郁顿挫。

白居易对杜甫的评价:杜诗贯穿古今 ,尽工尽善,殆过于李。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白居易对杜甫的诗歌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杜诗贯穿古今,技艺精湛,尽善尽美,甚至超越了李白。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对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鲁迅对杜甫的形容更是生动有趣。他说杜甫似乎并非古人,而是如同今天仍然活在我们中间一般。

他认为杜甫的天才无与伦比,每读其诗都感到亲切。北宋司马光:认为近世诗人中,杜甫最得诗人之体,强调其诗歌的言外之意。北宋苏轼:明确指出古今诗人众多,但杜甫为首,这主要是因为杜甫虽然流落饥寒,但始终不忘君王。宋代叶梦得:认为杜甫的诗歌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其踪迹,强调其诗歌的艺术成就极高。

杜甫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早期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民生关怀。随着时代变迁,他走上了忧国忧民的道路。 唐代诗人称赞杜甫和李白的文章“光焰万丈长”,尽管杜甫生前未受重视,但后世影响深远,在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杜甫杜甫的人生经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时期:读书游历时期:时间:34岁以前。主要经历:这一时期杜甫,杜甫主要致力于读书学习和游历四方,积累知识和人生经验。政治与社会内容游历时期:时间:紧随读书游历时期之后。主要经历:杜甫开始以政治内容和社会内容为主进行游历,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为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奠定杜甫了坚实的基础。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分别是:读书和漫游时期、困居长安时期、陷贼和为官时期、西南飘泊时期。读书和漫游时期 开元19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读书和漫游时期:杜甫在少年时期开始广泛阅读诗书,并在此后的岁月里,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在洛阳,他遇到了李白,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此期间,他还与高适一同游历了梁、宋等地。 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长安应试不中,此后便在长安滞留,过着艰难的生活。

乾元二年(759)立秋后,杜甫在华州呆了一年多,因关中地区发生饥荒,再加上他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于是便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他先是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客居三个月,然后又由陇入蜀,于乾元二年岁末来到成都。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陷贼时期 (从“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杜甫虚岁45岁,在投奔新皇帝唐肃宗的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被迫做了伪官。

关于杜甫的诗有哪些?

1、《绝句》宋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春夜喜雨》 宋 杜甫 好雨知时节杜甫,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杜甫,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江畔独步寻花 》宋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解释:两只黄鹂在翠绿杜甫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3、以下是一些关于杜甫的著名诗句:《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4、杜甫最著名的八首古诗及其部分经典诗句如下:《壮游》诗句:“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2月12日~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基本信息:姓名:杜甫,字子美。籍贯: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文学地位:与李白合称“大李杜”,以区别于李商隐与杜牧的“小李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作被称为“诗史”。

基本信息: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李商隐、杜牧区别,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生平经历:杜甫少年时代游历广泛,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在长安应试落第,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但官场不得志。

基本信息: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生平经历: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赴洛阳应举不第。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以下是关于杜甫的简介:个人生平 杜甫出生于唐朝中期的一个官僚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一生经历了唐朝的繁荣与衰落,特别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多次战乱,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文章目录
    搜索